次梁参政寄韩参议韵

金闺寂寂换柴关,汴水悠悠去不还。 迁客暂来真传舍,微官聊喜近家山。 心除感慨成三乐,事不崎岖得半閒。 仰藉大贤调燮手,挽回清誉到人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闺:指宫廷。
  • 柴关:指简陋的门。
  • 汴水:古代河流名,流经汴京(今河南开封)。
  • 迁客:被贬谪的官员。
  • 传舍:古代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 微官:小官。
  • 家山:家乡的山,代指家乡。
  • 三乐:指三种乐事,具体内容诗中未明示。
  • 崎岖:形容道路不平,比喻生活或命运的坎坷。
  • 半閒:半闲,指半日闲暇。
  • 大贤:指有德有才的人。
  • 调燮:调和,协调。
  • 清誉:清高的名声。

翻译

宫廷的寂静已换成了简陋的门,汴水悠悠地流去,不再回头。 被贬谪的官员暂时来到这里,如同暂住的传舍,虽是小官,却因靠近家乡而感到欣喜。 心中的感慨已被三种乐事所取代,生活中没有坎坷,得以享受半日的闲暇。 仰仗着有德有才之人的协调之手,希望能挽回清高的名声,使之传遍人间。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曹伯启在被贬谪后的心境变化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金闺寂寂换柴关”描绘了从宫廷到简陋生活的转变,而“汴水悠悠去不还”则象征着过去的不可逆转。尽管身处微官,但“微官聊喜近家山”显示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心除感慨成三乐”和“事不崎岖得半閒”表达了对现状的接受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最后,诗人寄望于“大贤调燮手”,希望借助有德之人的力量,恢复自己的清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