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月
当年见明月,不饮亦清欢。
讵意有今夕,照此长恨端。
近闻钱塘破,流血城市丹。
官军虽杀贼,斯民已多残。
不知亲与故,零落几家完。
徘徊庭中影,对酒起长叹。
死生两莫测,欲往书问难。
仰视云中雁,安得托羽翰。
凄其衰谢踪,有泪徒汍澜。
山中松筠地,弃置谁与看。
河汉变夜色,西风生早寒。
累觞不能醉,百念摧肺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讵意:岂料,哪里想到。
- 长恨端:无尽的遗憾和怨恨。
- 零落:分散,散落。
- 汍澜:泪水纵横的样子。
- 松筠地:指隐居的地方。
- 河汉:银河。
- 累觞:连续饮酒。
翻译
当年我看到明月,即使不饮酒也感到清静的快乐。哪里想到会有今晚,这明月照耀着无尽的遗憾和怨恨。最近听说钱塘被攻破,鲜血染红了城市。官军虽然杀死了贼寇,但百姓已经遭受了太多的苦难。不知道亲人和朋友,还有几家能够完整无缺。我在庭院中徘徊,对着酒杯发出长叹。生死两难预料,想要写信询问却难以传达。仰望云中的雁群,多么希望能托付它们传递消息。我凄凉地衰老,只有泪水纵横。山中的隐居之地,被遗弃了谁来看顾。银河改变了夜色,西风带来了早寒。连续饮酒也无法醉去,百种忧虑撕裂着我的心肺。
赏析
这首作品以中秋之夜的明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亲人安危的忧虑。诗中,“当年见明月,不饮亦清欢”与“讵意有今夕,照此长恨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现实的残酷。通过“近闻钱塘破”等句,诗人揭示了战争的惨烈和人民的悲惨遭遇。结尾处的“累觞不能醉,百念摧肺肝”则深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