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观志能照磨

· 张翥
鳌背三山最上峰,美人手把玉芙蓉。 仗围泰畤传宵燎,漏下层城踏晓钟。 锦瑟无尘飞刻雁,金壶有墨洒雕龙。 老怀已托王郎道,早晚归营北涧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鳌背三山:传说中的仙山,位于东海之中,由巨鳌背负。
  • 玉芙蓉:指美玉雕成的芙蓉花,常用来比喻美女的手。
  • 泰畤: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
  • 宵燎:夜间祭祀时点燃的火炬。
  • 层城:指高耸的城楼。
  • 锦瑟:一种装饰华丽的弦乐器。
  • 刻雁:指锦瑟上的雕刻,通常雕刻有雁的图案。
  • 金壶:指金属制成的壶,常用于盛放墨水。
  • 洒雕龙:在金壶上雕刻龙的形象。
  • 王郎道:指王郎的道路,可能指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北涧松:北涧的松树,象征归隐之地。

翻译

站在传说中巨鳌背负的仙山之巅,有一位美人手持着玉雕的芙蓉花。在泰畤举行夜间祭祀,火炬照亮了四周,而当晨钟响起时,人们从高耸的城楼上踏步而下。锦瑟上没有一丝尘埃,雕刻的雁儿仿佛在飞翔,金壶上的墨水洒出了精美的龙形图案。我的心事已经托付给了王郎,无论何时,我都会回到北涧的松树下,寻找我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仙境画面,通过“鳌背三山”和“玉芙蓉”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泰畤传宵燎”和“层城踏晓钟”描绘了庄严的祭祀场景和清晨的宁静,而“锦瑟无尘”和“金壶有墨”则体现了诗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寄托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无限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的超脱。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