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子强也书诗以答之

有客附书至,封识墨尚新。 展读笑良久,劝我归及辰。 我岂不汝怀,爱此泉石邻。 官事亦既简,又多素心人。 刘生书满家,扬叟酒味醇。 而况俱好客,有假眉不颦。 缅思霄壤间,实与逆旅均。 焉往非寄寓,奚必家园亲。 置书桃笙底,且复乐我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封识(fēng shí):封缄并加以题识。
  • 展读:打开阅读。
  • 及辰:及时。
  • 泉石邻:指隐居之地,与山泉岩石为邻。
  • 官事简:指公务不繁忙。
  • 素心人:心地纯洁、性情直率的人。
  • 刘生书满家:指刘生家中藏书丰富。
  • 扬叟酒味醇:指扬叟酿的酒味道醇厚。
  • 好客:喜欢接待客人。
  • 假眉不颦(pín):指不皱眉,形容心情愉快。
  • 缅思霄壤间:遥想天地之间。
  • 逆旅:旅馆,比喻人生如寄。
  • 奚必:何必。
  • 桃笙:桃枝竹编的席子。
  • 乐我真:享受我的真实生活。

翻译

有客人送来一封信,封缄的墨迹还很新。打开阅读后,我笑了很久,信中劝我及时归隐。我怎能不思念你,但我爱这里与山泉岩石为邻。公务已经不繁忙,周围还有许多心地纯洁的朋友。刘生家中藏书丰富,扬叟酿的酒味道醇厚。而且他们都好客,总是心情愉快。遥想天地之间,其实与旅馆无异。无论去哪里都是寄居,何必非得是家园。我把信放在桃枝竹席下,继续享受我的真实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作者通过描述收到友人来信的情景,展现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