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江书院

共入闻韶径,遥登寡过堂。 风烟环武水,名胜带皇冈。 礼乐乡闾洽,文章草木光。 会当修郡志,吾欲撰循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韶径:指通往韶山的小路,这里比喻通往学问或文化之路。
  • 寡过堂:指书院中的一个讲堂,意指在此学习可以减少过失,提高修养。
  • 武水:地名,指武水河,这里用来指代书院所在的环境。
  • 皇冈:地名,指皇冈山,这里用来形容书院的地理位置优越。
  • 礼乐: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礼仪和音乐,代表文化和教养。
  • 乡闾:古代的乡村,这里指书院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 文章:指文学作品,这里指书院中的学术成就。
  • 草木光:比喻书院中的学术氛围和成就光彩照人。
  • 修郡志:编写地方志,记录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 循良:遵循良好的传统和规范。

翻译

我们一同踏上了通往学问之路,远眺着那座旨在减少过失的讲堂。 四周环绕着风烟弥漫的武水,书院的名字与皇冈山的美景相映成趣。 礼乐文化在这里乡间广泛传播,书院中的文学作品如同草木般光彩夺目。 终有一天,我们会编写地方志,我渴望在其中记录下遵循良好传统的贤良人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颖江书院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影响。通过“韶径”和“寡过堂”的比喻,表达了书院是通往知识和修养的圣地。诗中“风烟环武水,名胜带皇冈”描绘了书院优美的自然环境,而“礼乐乡闾洽,文章草木光”则展现了书院对当地文化的深远影响和学术成就。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编写地方志,记录书院及其贤良人物的期望,体现了对书院文化的自豪和传承的愿望。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