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吟

庭前众枯得春发,不病胡为但忽忽。 久成清世齿外人,可作时贤眼中物。 千言辨讳讳柰何,六州铁铸错更多。 今朝中酒昨朝醉,西邻哭死东邻歌。 男儿扪腹一太息,安能低眉望颜色。 仕宦宁堪生耳车,归来亦岂无瑕石。 不烦公家费俸钱,亦不愿使篇章传。 支颐抱膝看山色,更有一计销残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心神不宁的样子。
  • 清世:指清明盛世,这里指作者所处的时代。
  • 齿外人:指不被社会所接纳的人。
  • 时贤:当代的贤人。
  • 辨讳:辨别是非,这里指分辨对错。
  • 柰何:如何,怎么办。
  • 六州铁铸错:比喻错误已经铸成,无法挽回。
  • 中酒:喝醉了酒。
  • 扪腹:抚摸肚子,表示思考或感慨。
  • 太息:深深地叹息。
  • 低眉:低头,表示恭顺或羞愧。
  • 生耳车:指做官,因为古代官员出行常用马车,马车上有铃铛,声音像耳朵。
  • 无瑕石:没有瑕疵的石头,比喻完美无缺。
  • 篇章:指诗文作品。
  • 支颐:用手托着下巴,表示沉思或悠闲。
  • 销残年:消磨余生。

翻译

庭前的枯树在春天又发新芽,我不禁感到时光匆匆,心中不安。 我久已成了这个清明盛世之外的人,被当代的贤人视为异物。 我虽能分辨是非,但错误已铸成,无法挽回,我又能如何? 今天喝醉了酒,昨天也是,西边的邻居哭泣,东边的邻居却在唱歌。 男子汉抚摸着肚子深深叹息,怎能低头去迎合他人的脸色。 做官怎能忍受像马车上的铃铛一样被人使唤,归来又岂能完美无缺。 我不愿再为公家浪费俸禄,也不希望我的诗文流传。 我只想托着下巴,悠闲地看着山色,用这一计来消磨我的余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庭前众枯得春发”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隐喻了作者内心的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情感。通过对比“西邻哭死东邻歌”的社会现实,作者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最后,作者以“支颐抱膝看山色”的悠闲姿态,展现了对纷扰世界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王世贞诗歌的独特风格。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