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瑕为余书道德经戏谢

昙?村头夜雷雨,敕取真文向天去。 天上唯贪逸少书,人间岂断伯阳语。 周郎妙摄山阴魂,一扫重睹五千言。 厌说笼鹅成故事,揖余袖手返吴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昙?(tán jiān):古代传说中的山名,这里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
  • (chì):皇帝的命令。
  • 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
  • 伯阳:指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周郎:指周瑜,这里借指书法家周天球,字公瑕。
  • 山阴魂:指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 五千言:指《道德经》,全书约五千字。
  • 笼鹅:王羲之爱鹅,曾用书法换鹅,成为佳话。
  • 揖余:向我作揖,表示告别。
  • 吴门:指苏州,周天球的家乡。

翻译

在昙?村的夜晚,雷雨交加,皇帝的命令将真文(《道德经》)取向天去。天上只贪恋王羲之的书法,人间却不断传颂老子的言语。周郎(周天球)巧妙地捕捉了山阴(王羲之)的书法魂魄,一扫而空,重现五千言的《道德经》。不再说笼鹅已成为往事,他向我作揖告别,我则袖手旁观,他返回了吴门(苏州)。

赏析

这首作品是王世贞对周天球(字公瑕)为其书写《道德经》的感谢之作。诗中通过神话般的场景,将《道德经》的珍贵与王羲之书法的非凡价值相提并论,赞美了周天球的书法技艺。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老子的敬仰和对书法艺术的推崇。最后,通过“笼鹅”和“揖余袖手”等细节,展现了文人间的雅致交往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