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徵诏三传湿紫泥:徵诏(zhēng zhào),指皇帝的诏书。紫泥,古代用于封印诏书的紫色泥料。
- 洪河千里奠金堤:洪河,指黄河。金堤,坚固的堤坝。
- 儆当洚水逢沧水:儆(jǐng),警戒。洚水(jiàng shuǐ),泛滥的水。沧水,深水。
- 功拟玄圭陋白圭:玄圭(xuán guī),黑色的玉圭,古代用于祭祀。白圭,白色的玉圭。
- 忧国岂知潘鬓改:潘鬓(pān bìn),指潘安的鬓发,比喻年华老去。
- 济川疑傍传舟栖:济川,渡河。传舟,传递消息的船只。
- 河渠书就劳相寄:河渠书,关于水利工程的书籍。
- 回首台端望不迷:台端,指官署的高台。
翻译
皇帝的诏书三次传来,封印的紫泥还带着湿气,黄河千里坚固的堤坝得以奠定。 面对泛滥的水流,我们警戒着深水的危险,功绩堪比古代祭祀用的玄圭,远胜于白圭。 忧国之心让人不觉年华老去,渡河时仿佛依傍着传递消息的船只安歇。 水利工程的书籍完成后,劳烦相寄,回首望向官署的高台,心中不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治理黄河的艰辛与成就,通过对比“玄圭”与“白圭”,强调了治水之功的伟大。诗中“忧国岂知潘鬓改”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深切忧虑,又暗含了对年华逝去的感慨。结尾的“回首台端望不迷”则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清晰展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与担当。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
王弘诲的其他作品
- 《 送秘书王澄源奉使南还 》 —— [ 明 ] 王弘诲
- 《 挽高前江挥使以勤事没于海 》 —— [ 明 ] 王弘诲
- 《 送直阁黎瑶石致政南还 》 —— [ 明 ] 王弘诲
- 《 闻琼乱 》 —— [ 明 ] 王弘诲
- 《 仁化司马明府邀游锦石岩 》 —— [ 明 ] 王弘诲
- 《 憨山上人渡海邀余说法 》 —— [ 明 ] 王弘诲
- 《 燕子楼 》 —— [ 明 ] 王弘诲
- 《 懒融祖师堂二首 》 —— [ 明 ] 王弘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