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交行寄赠于鳞诸子

自从管鲍不复见,天下黄金斗胶漆。 往者吾过翟公门,其雀可罗树萧瑟。 时来肯怕贫贱讥,势去还将姓名失。 吾侪此聚若有神,骊珠荧荧夜光溢。 但忆论文碣石空,宁知凿窍高天嫉。 即今偪侧荒城畔,残月犹明梦回室。 饥鸢冻鸱慰相语,丹凤哀呼问其匹。 淮南万木迎风愁,浮云淡沲寒不收。 凭高四顾乏羽翼,要使黄河西北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管鲍:指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两人交情深厚,后世用以比喻至交好友。
  • 斗胶漆:形容关系极其牢固,如同胶和漆一样紧密不可分。
  • 翟公门:翟公是汉代人,其门下宾客众多,后因家道中落,宾客稀少,比喻人情冷暖。
  • 罗树萧瑟:罗网空荡,树影萧瑟,形容门庭冷落。
  • 吾侪:我们这些人。
  • 骊珠: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比喻珍贵的人才或物品。
  • 荧荧:微光闪烁的样子。
  •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这里指高远的志向。
  • 凿窍:指开窍,比喻启发智慧。
  • 偪侧:狭窄,局促。
  • 饥鸢冻鸱:饥饿的老鹰和冻僵的猫头鹰,比喻困境中的人。
  • 丹凤:传说中的神鸟,比喻高贵的人。
  • 淡沲:水波荡漾的样子,这里形容云彩的飘动。
  • 凭高四顾:站在高处四处观望。

翻译

自从管仲和鲍叔牙那样的深厚友情不再出现,天下间的黄金和胶漆都难以形容人们的紧密关系。我曾经过于自信地经过翟公的门前,那里的罗网空荡,树影萧瑟,显得十分冷清。当时我并不害怕贫穷和低贱的嘲笑,但当权势消逝,姓名也随之失去。我们这些人能聚集在一起,似乎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就像骊龙颔下的宝珠,在夜晚发出微光。我们只记得在碣石山上讨论文学,却不知道启迪智慧会引来上天的嫉妒。现在我们身处狭窄的荒城边,残月依旧照亮着梦回的房间。饥饿的老鹰和冻僵的猫头鹰相互安慰地交谈,而高贵的丹凤则在哀呼寻找它的伴侣。淮南的万木在风中颤抖,浮云轻轻飘动,寒意未消。站在高处四处观望,却没有羽翼可以飞翔,我们希望能让黄河的水向西北流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世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管鲍之交的典故,强调了真挚友情的难得;通过翟公门的比喻,反映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荒城、残月、饥鸢冻鸱等意象,描绘了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以丹凤哀呼、淮南万木等形象,抒发了对高贵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