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罗浮和甘泉韵四首

廿年藏息傍岩隈,转眼光阴得许催。 共叹浮生元是幻,应知历劫不为灰。 烟霞落寞林中影,花鸟流连掌上杯。 认得此山真面目,朱明开辟待君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年:二十年。廿,读作niàn。
  • 藏息:隐居生活。
  • 岩隈:山岩的弯曲处。隈,读作wēi。
  • 转眼光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浮生:指人生,因其短暂且多变,如同浮在水面上的泡沫。
  • 历劫:经历劫难。劫,佛教用语,指极长的时间。
  • 不为灰:不会化为灰烬,意指不会完全消失。
  • 烟霞:指山间的云雾,常用来形容隐居的环境。
  • 落寞:寂寞,孤单。
  • 花鸟流连:指与花鸟为伴,享受自然之美。
  • 掌上杯:指手中拿着的酒杯,形容悠闲自在的生活。
  • 朱明:指夏季,也泛指南方。
  • 开辟:开创新局面。

翻译

二十年隐居在山岩的弯曲处,转眼间时光飞逝,催人老去。 大家都感叹人生如梦似幻,但应知道即使经历无数劫难,也不会化为灰烬。 山间的云雾寂寞地映照着林中的影子,与花鸟为伴,手中拿着酒杯,享受着自然之美。 我已认清了这座山的真面目,仿佛自夏季以来,它就在等待着你的到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廿年藏息傍岩隈”描绘了诗人长期的隐居生活,而“转眼光阴得许催”则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之快。后两句通过对“浮生”和“历劫”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肯定。最后两句则以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