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门

高台落照问归津,击剑悲歌独怆神。 旅邸风尘非昔日,中原豪杰更何人。 联舟会有南宾雁,候径应逢故国春。 四百峰头孤月在,梅花开遍酒如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出都门:离开京城。
  • 高台:高耸的楼台。
  • 落照:夕阳的余晖。
  • 归津:归途的渡口。
  • 击剑:用剑敲击,表示悲愤。
  • 怆神:悲伤至极。
  • 旅邸:旅途中的住处。
  • 风尘:比喻旅途的艰辛。
  • 中原:指中国北方平原地区。
  • 豪杰:英雄人物。
  • 联舟:并排的船只,比喻同伴。
  • 南宾雁:指南飞的雁群,比喻归途中的同伴。
  • 候径:等待的小路。
  • 故国春:故乡的春天。
  • 四百峰头:指山峰众多。
  • 孤月:孤独的月亮。
  • 梅花:冬季开放的花,象征坚韧。
  • 如薰:如香气四溢。

翻译

离开京城,我站在高台上,夕阳的余晖中寻找归途的渡口。我悲愤地用剑敲击,独自感到极度的悲伤。旅途中的住处,风尘仆仆,已非往日,中原的英雄人物,还有谁在?并排的船只上,会有南飞的雁群作伴,等待的小路上,应该会遇到故乡的春天。四百座山峰之上,孤独的月亮依旧高悬,梅花开遍,酒香四溢,如同薰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孤独与悲伤,以及对归途和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高台落照问归津”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归途的渴望,又透露出离别的无奈。后文通过对旅途艰辛和中原英雄的感慨,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最后,诗人以梅花和酒香作为寄托,表达了对故乡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