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象山书院

层荫控积翠,清芬敞遥阁。 昔闻象山翁,端居抱尊爵。 慧悟既凝性,顿超早成学。 众木扫秋飙,枝叶自刊落。 千载沦其真,于焉再充拓。 邈矣忆斯人,卓哉古先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访。
  • 象山书院: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书院。
  • 层荫控积翠:形容树木茂密,层层叠叠的绿荫。
  • 清芬敞遥阁:清新的香气从远处的阁楼中飘散出来。
  • 象山翁:指象山书院的创始人或重要人物。
  • 端居抱尊爵:端坐其中,怀抱着尊贵的地位或学问。
  • 慧悟既凝性:智慧和悟性已经凝聚成性格。
  • 顿超早成学:迅速超越,早年就已学有所成。
  • 众木扫秋飙:树木在秋风中摇曳,仿佛扫过秋天的狂风。
  • 枝叶自刊落:枝叶自然脱落。
  • 千载沦其真:千年来其真谛被遗忘。
  • 于焉再充拓:在这里再次被充实和拓展。
  • 邈矣忆斯人:遥远地回忆起这个人。
  • 卓哉古先觉:卓越啊,古代的先知。

翻译

层层叠叠的绿荫控制着积聚的翠色,清新的香气从遥远的阁楼中飘散出来。 昔日听说象山书院的创始人,端坐其中,怀抱着尊贵的地位和学问。 他的智慧和悟性已经凝聚成性格,迅速超越,早年就已学有所成。 树木在秋风中摇曳,枝叶自然脱落,仿佛扫过秋天的狂风。 千年来其真谛被遗忘,但在这里再次被充实和拓展。 遥远地回忆起这个人,卓越啊,古代的先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象山书院的静谧与深远,通过对书院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学术氛围。诗中,“层荫控积翠,清芬敞遥阁”一句,既描绘了书院的自然环境,又隐喻了书院的文化积淀。后文通过对“象山翁”的赞颂,表达了对古代先贤智慧与学识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学术与自然的崇高追求。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