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苏东坡祠

危栏曲径自逶迤,独挈荃衡酒一卮。 宋室昔尊王氏学,鳌峰今拜长公祠。 灯涵莲炬人归晚,枫冷林皋鹤梦奇。 遥识此生如幻化,登临谁复问禅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访。
  • 危栏:高高的栏杆。
  • 曲径:弯曲的小路。
  • 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曲延续的样子。
  • (qiè):携带。
  • 荃衡:一种香草,这里可能指香草制成的酒。
  • (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 宋室:指宋朝。
  • :尊崇。
  • 王氏学:指王安石的新学。
  • 鳌峰:山峰名,这里指苏东坡祠所在的地方。
  • 长公祠:指苏东坡的祠堂。
  • 莲炬:莲花形的灯。
  • 林皋(gāo):林中的高地。
  • 鹤梦奇:指梦境中的仙鹤,象征着超脱和神奇。
  • 幻化:变化无常,指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 禅师:佛教中的高僧,这里可能指苏东坡,他也是一位禅宗信徒。

翻译

我沿着高高的栏杆和弯曲的小路,独自带着香草酒来到这里。 宋朝曾尊崇王安石的新学,而今鳌峰上却供奉着苏东坡的祠堂。 灯光透过莲花形的灯罩,人们归去时已是夜晚,枫叶在林中的高地冷冷清清,仙鹤的梦境显得格外神奇。 遥想这一生如同幻化无常,登临此地,谁还会再去询问禅师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访问苏东坡祠的情景,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危栏曲径”、“独挈荃衡酒”等词句,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庄重的氛围。后句通过对宋朝学术变迁的提及,暗示了苏东坡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结尾的“遥识此生如幻化,登临谁复问禅师”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洞察和对禅宗哲理的思考。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