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穴二首

东海南海朝宗地,出震见离帝之机。 圣人自喜文明会,舜向苍梧禹会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禹穴:相传为夏禹的葬地,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的会稽山。
  • 东海南海:指中国的东海和南海,这里象征着广阔的国土。
  • 朝宗地: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这里指各地的朝拜中心。
  • 出震见离:震和离都是八卦中的卦名,震代表东方,离代表南方,这里指从东方到南方。
  • 帝之机:指天子的治国之道或天命所归。
  • 圣人:指古代的贤明君主,如尧、舜、禹等。
  • 文明会:指文明的交汇,这里可能指文化的繁荣或政治的清明。
  • 舜向苍梧: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苍梧在今湖南省境内。
  • 禹会稽:指大禹在会稽山会集诸侯,进行治水工程。

翻译

东海与南海,是各地朝拜的中心, 从东方到南方,显现出天子的治国之道。 圣人欣喜于文明的交汇, 舜帝南巡至苍梧,大禹则在会稽山会集诸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东海、南海的描绘,以及对舜帝和大禹事迹的提及,展现了古代中国帝王的治国理念和文明成就。诗中“出震见离”运用了八卦的概念,象征着从东方到南方的广阔地域,体现了帝王的权威和治国的智慧。同时,通过舜帝和大禹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圣人治国理念的赞美和对文明繁荣的向往。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古代文明的敬仰之情。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