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年:二十年。
- 不出:不离开。
- 山窝:山中的隐居之地。
- 石室:石砌的居室,指隐居的地方。
- 新藏:新近收藏的书籍或著作。
- 志不磨:志向坚定不移。
- 永夜:长夜。
- 姬旦梦:指周公旦的梦境,这里可能指对古代贤人的向往。
- 接舆歌:接舆是古代传说中的隐士,这里指隐士的歌声。
- 问奇:询问奇异之事。
- 田父:老农。
- 擎蓑笠:手持蓑衣和斗笠,指田间劳作。
- 扶杖:拄着拐杖。
- 门生:学生。
- 候径萝:在路边等待。
- 文社会:文人聚会。
- 鹅湖:地名,这里可能指文人聚会的地点。
- 朋旧:朋友和旧识。
翻译
二十年未曾离开这山中的隐居之地,石砌的居室中新近收藏的书籍和著作,我的志向坚定不移。长夜中,我仍然怀揣着对古代贤人周公旦的梦境,青山间常常传来隐士接舆的歌声。我向老农询问奇异之事,他们手持蓑衣和斗笠,我的学生们拄着拐杖在路边等待。几次想要寻找文人聚会,但鹅湖边的朋友和旧识已经不多。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古代贤人的向往。诗中,“廿年不出此山窝”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坚守,“石室新藏志不磨”则体现了其坚定的志向。通过对“姬旦梦”和“接舆歌”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精神的追求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对文人聚会的渴望与现实中朋友稀少的对比,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往昔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文人传统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