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伦右溪何古林再游中洞卜居二首

曲巘层阿长瑞莲,石汀泉岛散文荃。 天生贤哲非无地,靳谓仙灵不浪传。 鹿洞正深元晦乐,曹溪遥结惠能缘。 郁篮绝顶中峰路,消息真成尺五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曲巘(yǎn):曲折的山峰。
  • 层阿(ē):重叠的山岭。
  • 瑞莲:象征吉祥的莲花。
  • 石汀(tīng):水边的小石滩。
  • 散文荃(quán):散落的香草,比喻美好的事物。
  • 贤哲:贤明和有智慧的人。
  • 靳(jìn):吝啬,不愿意。
  • 仙灵:神仙,这里指传说中的仙境。
  • 鹿洞:指隐居的地方。
  • 元晦(huì):指隐居的乐趣。
  • 曹溪:佛教名山,这里指修行的地方。
  • 惠能:禅宗六祖,这里指修行的缘分。
  • 郁蓝:深蓝色,这里形容山的高远。
  • 绝顶:山的最高峰。
  • 中峰路:通往山峰顶部的路。
  • 尺五天:形容天空非常接近,比喻高远。

翻译

曲折的山峰和重叠的山岭上,长满了象征吉祥的莲花,水边的小石滩和泉岛散落着美好的香草。天生贤明和有智慧的人并非没有合适的地方,只是传说中的仙境不愿意轻易流传。隐居的地方深藏着乐趣,遥远的曹溪结下了修行的缘分。通往山峰顶部的路,深蓝色的天空仿佛近在咫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隐居的景象,通过“曲巘层阿”、“瑞莲”、“石汀泉岛”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山水的美丽和神秘。诗中“天生贤哲非无地”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贤哲之士的尊重和对于他们隐居之地的赞美。后文通过“鹿洞”、“曹溪”等典故,进一步以隐逸和修行为主题,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