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玉蕊岩并序

碧水丹厓少华天,暖风晴日静风烟。 曲肱旧识华胥世,漫笔新题嘉靖年。 中洞已看通井闬,青莲时得近文贤。 闲来细数湖山志,品次应居锦石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碧水丹厓:碧绿的水和红色的山崖。
  • 曲肱:弯曲的胳膊,这里指躺卧的姿态。
  • 华胥世:传说中的理想国度,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 漫笔新题:随意书写,新近题写的诗句。
  • 嘉靖年:明朝嘉靖年间,此处指作者所处的时代。
  • 中洞:指山洞之中。
  • 井闬:井边的围墙,这里指山洞的入口。
  • 青莲:指莲花,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或清净的境界。
  • 文贤:文人贤士,指有学问和品德的人。
  • 湖山志:记录湖山景色的书籍或文章。
  • 锦石:美丽的石头,这里指美丽的自然景观。

翻译

碧绿的水和红色的山崖,仿佛是少华山的天堂,暖风晴日下,风烟静谧。 我躺卧着,仿佛旧时认识了华胥那样的理想国度,随意书写着新近题写的诗句,上面写着嘉靖年。 山洞之中已经看得到通往井边的围墙,时常能接近那些象征高洁的青莲和文人贤士。 闲暇时细细数着湖山的美景,品评它们应该位于锦石之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玉蕊岩的所见所感,通过“碧水丹厓”、“暖风晴日”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诗中“曲肱旧识华胥世”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国度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后文通过对山洞、青莲和文人贤士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