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杂兴

· 王洪
悠悠去淮甸,望望涉河津。 不惜寻芳草,其如思远人。 钟声长乐晓,柳色上林春。 须信班生策,非关卫霍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悠悠:形容时间长或距离远。
  • 淮甸:指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区。
  • 望望:急切盼望的样子。
  • 河津:河流的渡口。
  • 芳草: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 远人:远方的人,指思念的对象。
  • 钟声:指寺庙或宫廷中的钟声。
  • 长乐:汉代宫殿名,此处泛指宫廷。
  • 上林:汉代皇家园林,此处泛指皇家园林或春天的景象。
  • 班生策:指班超的远征策略,比喻远大的抱负或计划。
  • 卫霍:指卫青和霍去病,汉代著名将领,此处比喻亲近的人或关系密切的人。

翻译

时光悠悠,我离开了淮河平原,急切地望着河流的渡口。 我不惜寻找美好的事物,但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长乐宫的钟声在清晨回荡,上林苑的柳树迎来了春天的绿意。 我坚信班超那样的远征策略,并不只是因为与卫青、霍去病那样的亲密关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与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诗中“悠悠去淮甸,望望涉河津”描绘了旅途的遥远与急切,而“不惜寻芳草,其如思远人”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后两句以宫廷和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远大抱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王洪

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 3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