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山:传说中的仙山,常用来比喻隐居或理想之地。
- 懒夫:指诗人自己,表达出对世事的懒散态度。
- 短壑:指山中的小沟壑。
- 耽:沉溺,沉迷。
- 藤枕:用藤条编织的枕头,常用来形容隐居生活的简朴。
- 林柯:树枝,这里指树下。
- 狎鸥亭:亭名,可能指诗人隐居之地的一个亭子,狎鸥意指与鸥鸟亲近,比喻隐居生活。
- 尧夫:指尧帝,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这里借指理想中的隐居生活。
- 安乐窝:指舒适安逸的居所。
翻译
春天已过,友人欲来未至,我这懒散之人又如何能催促他呢? 在青松覆盖的短壑中,我感受不到暑热,而白石山中只有空洞的歌声。 听说战乱遍布泽国,我却沉迷于藤枕,躺在树下享受宁静。 在狎鸥亭上思念你的地方,我想借用尧帝的安乐窝,与你共享这份宁静。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诗中“欲来不来春又过”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迟迟不来的无奈,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青松短壑”、“白石南山”,进一步强化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渴望,借用“尧夫安乐窝”的典故,表达了对简朴、安宁生活的追求。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
王渐逵的其他作品
- 《 轩辕宫 》 —— [ 明 ] 王渐逵
- 《 李三洲宅上兰盛开感而赋此 》 —— [ 明 ] 王渐逵
- 《 东风吟和冼少汾并寄少汾同社诸君 其四 》 —— [ 明 ] 王渐逵
- 《 碧桃和五舍弟用陆龟蒙韵 》 —— [ 明 ] 王渐逵
- 《 晚眺松陵 》 —— [ 明 ] 王渐逵
- 《 同济美王郡守游通天岩 》 —— [ 明 ] 王渐逵
- 《 山中奉怀诸君十一首区令尹白斋 》 —— [ 明 ] 王渐逵
- 《 赠程松溪内翰 》 —— [ 明 ] 王渐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