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阳公为谏议,四载閟其口。
一作惊人鸣,出为道州守。
鱼羹及稻糜,与众均所受。
催科自注考,能令督邮走。
兄弟凡三人,相与日饮酒。
醉即共衾宿,不娶竟无后。
钓奇性理僻,于道能知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阳公:指杨凭,唐代人,曾任谏议大夫。
- 谏议: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进谏。
- 閟(bì):闭口不言。
- 道州:地名,今属湖南。
- 守: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州长或县长。
- 鱼羹:用鱼做的汤。
- 稻糜:稀饭。
- 催科:催促征税。
- 考:考核。
- 督邮: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 衾宿:同床共枕。
- 钓奇性理僻:指行为古怪,不合常理。
翻译
阳公担任谏议大夫,四年来一直闭口不言。一旦发出惊人的言论,便被任命为道州的州守。他与民众共享鱼羹和稀饭,接受同样的待遇。在征税考核中,他能够使督邮忙碌起来。阳公有三个兄弟,他们每天一起饮酒。醉了就同床共枕,始终没有娶妻生子。他的行为古怪,不合常理,不知道他是否了解真正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阳公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阳公在担任谏议大夫期间沉默寡言,但一旦发表言论却能引起轰动,显示出他的深藏不露和才华横溢。他被任命为道州州守后,与民众同甘共苦,体现了他的清廉和亲民。然而,他与兄弟们整日饮酒作乐,不娶妻生子,又显示出他的放荡不羁和不合世俗。诗人通过这些矛盾的行为,表达了对阳公复杂性格的感慨,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价值和道德标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