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郎行赠云梦山人斯亿

孙郎状如紫石棱,虎头传神谢不能。衿裾潦倒颇自厌,瓦砾往往从人憎。 胸中一寸贮全楚,下笔纵横破万古。白雪寒从郢里偏,雄风高向兰台吐。 乌纶折角屐齿倾,入门小儿呼自惊。少选长歌出其袖,虹霓缭绕天峥嵘。 若道孙郎不好名,何得千里寻王生。若道孙郎好名者,何不北走长安城。 男儿有眼岂在面,世途耳观那足羡,眼中之人君自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孙郎:指孙斯亿,字云梦山人。
  • 紫石棱:形容人的面色或气质。
  • 虎头:形容人的头部形状或神态。
  • 谢不能:表示无法相比。
  • 衿裾:衣襟和裙裾,代指衣着。
  • 潦倒:颓废、失意的样子。
  • 瓦砾:碎瓦片,比喻无价值的东西。
  • 全楚:指楚地,即今湖南、湖北一带。
  • 白雪:指高雅的文学作品。
  • 郢里:楚国的都城,代指楚地。
  • 雄风:指豪迈的气概或文风。
  • 兰台:古代官署名,也指文学创作的地方。
  • 乌纶:黑色的丝带,古代用以束发。
  • 折角:指头巾的一角折起,形容不拘小节。
  • 屐齿:木屐的齿,代指木屐。
  • 少选:不久,一会儿。
  • 虹霓:彩虹,比喻诗文气势磅礴。
  • 天峥嵘:形容天空高远,也比喻人的气概非凡。
  • 耳观:指听闻。

翻译

孙郎的面色如紫石棱般坚毅,其虎头般的神态连谢灵运都无法相比。他的衣着虽然潦倒自厌,但那些无价值的瓦砾却常常被人所憎恶。

他胸中装着整个楚地,下笔时纵横捭阖,超越万古。他的白雪般高雅的作品在楚地尤为突出,其雄风般的豪迈气概在文学创作的兰台之上高声吐露。

他的乌纶折角,屐齿倾侧,一进门就吓得小儿惊呼。不久,他便从袖中取出长歌,其诗文气势如虹霓缭绕,天空高远非凡。

如果说孙郎不好名,那他为何要千里迢迢来寻找王生。如果说孙郎好名,那他为何不去北方的长安城。

男儿的价值岂在于外表,世间的听闻又何足羡慕,眼前的人你自然能见到他的不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孙斯亿(云梦山人)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不拘小节、气概非凡的形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紫石棱”、“虎头”、“白雪”、“雄风”等,生动地刻画了孙郎的个性和才华。同时,通过对比“瓦砾”与“白雪”、“耳观”与“自见”,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才华和内在价值的肯定。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的豪放与自信。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