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山人公临卜筑阳羡赋寄一首
京洛饶贤贵,吴会富华腴。
虽复堪身筴,要非中所愉。
仰希上皇风,俯卜静者庐。
荆渚无浊流,阳羡有幽区。
山自离墨来,溪由罨画舒。
以兹耕蚕业,不复废诗书。
春问茶女茶,秋逐渔父渔。
朝饥拾野穗,晚供剪畦蔬。
蓬累故何滞,鴳适当更余。
窃从柴桑叟,相为咏移居。
毋使车马知,令汝苍苔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卜筑:选择建筑的地方。
- 阳羡: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
- 京洛:指京城洛阳,这里泛指繁华都市。
- 吴会:指吴地,即今江苏一带。
- 华腴:指富裕繁华。
- 筴:同“策”,计划、打算。
- 上皇风:指上古时期的淳朴风气。
- 荆渚:指荆江,长江在湖北境内的部分。
- 离墨:山名,在今江苏宜兴。
- 罨画:指美丽的图画,这里形容溪水如画。
- 蓬累:指随风飘荡的蓬草。
- 鴳:一种小鸟。
- 柴桑叟:指陶渊明,因其曾隐居柴桑(今江西九江)。
翻译
在繁华的京城洛阳和富裕的吴地,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但这些并不是我内心真正渴望的。我向往的是上古时期的淳朴风气,选择在宁静的地方建造我的居所。荆江的水清澈无比,阳羡则有着幽静的区域。山脉从离墨山蜿蜒而来,溪水如美丽的画卷般展开。在这里,我从事耕作和养蚕,同时也未曾放弃诗书。春天询问采茶的女子,秋天跟随渔夫捕鱼。早晨饥饿时拾取野外的谷穗,晚上则剪取菜园的蔬菜。像随风飘荡的蓬草,我在这里滞留,小鸟也恰好在此时鸣叫。我私下里向陶渊明学习,吟咏着移居的诗篇。不让车马知道这里,以免让苍苔变得稀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京洛的贤贵和吴会的华腴,表达了自己对物质繁华的不屑一顾,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好。诗中描绘的阳羡山水,如离墨山和罨画溪,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通过耕作、养蚕、采茶、捕鱼等田园生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诗书文化的坚持。最后,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了自己隐居的决心和对宁静生活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