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有演关侯斩貂蝉传奇者感而有述

董姬昔为吕,貂蝉居上头。 自夸预帷幄,肯作抱衾裯。 一朝事势异,改服媚其仇。 心心托汉寿,语语厌温侯。 忿激义鹘拳,眦裂丹凤眸。 孤魄残舞衣,腥血溅吴钩。 兹事岂必真,可以快千秋。 旦闻抱琵琶,夕弄他人舟。 售者何足言,受者能不羞。 宁如楚虞姬,一死不徇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帷幄(wéi wò):帐幕,多指军帐,这里指参与军事谋划。
  • 衾裯(qīn chóu):被褥,这里指侍寝。
  • :讨好。
  • 汉寿:指关羽,因其封号为汉寿亭侯。
  • 温侯:指吕布,因其封号为温侯。
  • 义鹘拳:比喻关羽的愤怒和正义之举。
  • 眦裂(zì liè):形容极度愤怒,眼角都要裂开。
  • 丹凤眸:形容关羽的眼睛,传说中关羽的眼睛像凤凰一样。
  • 吴钩:古代吴地产的弯刀,这里指兵器。
  • 千秋:千年,指长远的时间。
  • 琵琶:一种乐器,这里比喻女子的技艺或美貌。
  • (xùn):顺从,这里指追随。

翻译

董姬曾是吕家的女子,貂蝉则是她的美名。 自夸能参与军机,甘愿侍寝于人。 一旦形势变化,便改换面貌讨好敌人。 心中寄托于汉寿亭侯关羽,言语中却对温侯吕布不满。 愤怒如同正义的鹘鸟挥拳,眼角裂开,丹凤般的眼睛怒视。 孤独的魂魄在舞衣中残存,鲜血溅在吴钩之上。 这些事情未必真实,却能让人千年后仍感到快意。 早晨还抱着琵琶,晚上就转弄他人的舟。 出卖者何足道哉,被出卖者怎能不感到羞耻。 宁愿像楚国的虞姬,一死也不追随刘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董姬(貂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的深刻思考。诗中,董姬的行为被视为背叛,而关羽的愤怒则象征着正义的力量。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忠诚与正义的重要性,以及背叛与邪恶的可耻。最后,诗人以虞姬的忠诚为例,进一步强调了坚守信念、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到见解。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