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谒太祖高皇帝御容有述
宝箧启葳蕤,恍然睹天容。
恒嵩表隆准,日月开重瞳。
彷佛御座傍,杂沓缭云虹。
我闻元运衰,真人起隆中。
降自帝释天,一扫烟尘空。
至今万水流,畴能不趋东。
匪睹胼胝状,宁窥神禹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也形容羽毛装饰华丽鲜艳的样子。
- 隆准:高鼻子。
- 重瞳:传说中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孔,这里用来形容皇帝的眼睛。
- 御座:皇帝的座位。
- 缭云虹:形容云雾缭绕,如同彩虹一般。
- 隆中:地名,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 帝释天:佛教中的神,这里指天命所归的皇帝。
- 烟尘空:指战乱平息,天下太平。
- 胼胝(pián zhī):手脚上的老茧,比喻辛勤劳动。
- 神禹功:指大禹治水的功绩。
翻译
打开珍贵的宝箱,里面装饰华丽,仿佛看到了天子的面容。恒山和嵩山象征着高耸的鼻梁,日月则象征着皇帝那重瞳的双眼。在仿佛是御座的旁边,云雾缭绕,如同彩虹一般。我听说元朝的气运已衰,真正的天子在隆中崛起。他来自天命所归的地方,一举扫清了战乱的烟尘。直到现在,万水都向东流去,谁能不顺应这大势呢?如果不看到辛勤劳动的痕迹,怎能窥见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华丽的辞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太祖高皇帝的威严形象,并表达了对太祖功绩的崇敬之情。诗中“葳蕤”、“隆准”、“重瞳”等词语的运用,生动地勾勒出了皇帝的非凡气质。后文通过对比元朝的衰落和太祖的崛起,强调了太祖顺应天命、平定战乱的伟大功绩,以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太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