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参军国事太傅中军右丞相征北大将军魏国公中山徐武宁王达
高皇挽天河,手欲洗乾坤。
烟尘既荡除,万古黄屋尊。
桓桓徐魏公,二十握櫜鞬。
唾手縳僣王,长驱定中原。
昼余耕桑地,夜绝殇鬼魂。
赫奕奏凯归,屏营杜军门。
勋超齐尚父,德远韩王孙。
两都对开国,高栋亚天阍。
飒爽见英标,蔼然眉宇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皇:指明太祖朱元璋。
- 挽天河:比喻治理天下,像挽住天河一样。
- 乾坤:天地,也指国家或天下。
- 黄屋:古代帝王的车盖,这里指帝王的尊贵。
- 桓桓:威武的样子。
- 櫜鞬:古代盛箭的器具,这里指武将的装备。
- 唾手:比喻非常容易。
- 僣王:指叛乱的诸侯或王。
- 殇鬼魂:指战死的士兵。
- 赫奕:显赫,光彩照人。
- 屏营:退兵,撤退。
- 杜军门:关闭军门,表示不再用兵。
- 齐尚父:指春秋时期的齐国名将管仲,被尊称为“尚父”。
- 韩王孙:指汉初名将韩信,因其出身王族后裔,故称“王孙”。
- 天阍:天宫的门,比喻皇宫。
- 飒爽:英俊豪迈的样子。
- 英标:英俊的仪表。
翻译
明太祖朱元璋如同挽住天河,用手洗涤乾坤,清除烟尘,使得帝王的尊贵得以万古长存。威武的徐魏公,二十岁时就握着箭囊和弓箭,轻易地俘虏了叛乱的王,长驱直入平定了中原。白天恢复了耕作和养蚕的土地,夜晚不再有战死的士兵的魂魄。他凯旋归来时,光彩照人,却谨慎地关闭了军门,不再用兵。他的功勋超过了春秋时期的齐国名将管仲,德行远超汉初名将韩信。两都的开国功臣,他们的功绩如同高大的栋梁,仅次于皇宫的门。他英俊豪迈的仪表,眉宇间透露出温和之气。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明初名将徐达的功勋和德行。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徐达年轻时的英勇和战功,以及他对国家的贡献。诗中“高皇挽天河,手欲洗乾坤”展现了朱元璋治理天下的宏伟气象,而徐达的形象则通过“桓桓徐魏公,二十握櫜鞬”等句生动展现。结尾处对徐达的英俊和温和气质的描述,增添了人物的立体感和亲切感。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表达了对开国功臣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