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将军曾侯子澄见访长歌赠之

曾侯意气高天云,少小弯弓三百斤。 抗表那愁中执法,入门长揖大将军。 尺书立扫无诸烬,一箭能收下濑勋。 名大中山饶谤箧,家贫太史絓深文。 脱骖始释越石父,买丝肯绣平原君。 归来自种南山豆,有饭仍夸菜三九。 春秋癖喜元凯先,月旦评甘子将后。 亭午方餐法喜食,六时不醉声闻酒。 林间豹蔚长迷雾,匣里龙渊空犯斗。 偶闻时事忽抚膺,及语功名但摇首。 扁舟过我娄江城,紫气煜煜如拖旌。 主人病聋复病哑,枉汝谈佛仍谈兵。 初疑藕孔修罗出,稍觉莲花般若生。 天下总需公辈在,人间岂数王郎名。 何如抖擞无明尽,携手金鳌顶上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弯弓:拉弓。
  • 三百斤:形容力量大。
  • 抗表:上书直言。
  • 中执法:指中央的执法官员。
  • 长揖:一种礼节,深深地鞠躬。
  • 大将军:高级武官的称号。
  • 尺书:书信。
  • 无诸烬:没有余烬,指彻底消灭。
  • 下濑勋:指在河边立下的功勋。
  • 中山:地名,此处可能指曾侯的家乡或任职地。
  • 谤箧:装满诽谤之言的箱子。
  • 太史:古代负责记载史事的官员。
  • 絓深文:指深奥的文辞。
  • 脱骖:解开马车上的马。
  • 越石父:人名,此处可能指曾侯的朋友或同僚。
  • 买丝:指购买丝线。
  • 平原君:战国时期赵国的贵族,以贤能著称。
  • 春秋癖: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特别的喜好。
  • 元凯:人名,可能指春秋时期的人物。
  • 月旦评:每月初一的评论。
  • 子将:人名,可能指春秋时期的人物。
  • 法喜食:指佛教中的喜悦之食。
  • 六时:佛教中指一天的六个时辰。
  • 声闻酒:指佛教中的酒,象征清净。
  • 林间豹蔚:指林中的豹子,象征隐逸。
  • 龙渊:宝剑名。
  • 犯斗:指剑光如星斗般闪烁。
  • 抚膺:捶胸,表示悲痛或激动。
  • 摇首:摇头,表示否定或不赞同。
  • 扁舟:小船。
  • 娄江城:地名。
  • 紫气:吉祥的征兆。
  • 煜煜:明亮的样子。
  • 拖旌:拖着旗帜。
  • 病聋:耳聋。
  • 病哑:哑巴。
  • 谈佛:讨论佛教。
  • 谈兵:讨论军事。
  • 藕孔修罗:指佛教中的修罗,象征战斗。
  • 莲花般若:指佛教中的智慧。
  • 公辈:指同辈中的杰出人物。
  • 王郎:指作者自己。
  • 无明:佛教中指无知或迷惑。
  • 金鳌:神话中的大龟,象征长寿或高贵。

翻译

曾侯的意气高如天云,年少时就能拉三百斤的弓。 他上书直言不畏中央的执法官员,进门时深深鞠躬向大将军致敬。 一封书信立即扫清了所有的障碍,一箭之下就收获了河边的功勋。 虽然名声大,但中山之地充满了诽谤,家境贫寒,太史记载的文辞深奥。 他解开马车上的马,释放了越石父,愿意购买丝线来绣制平原君的像。 回到家中自己种植南山下的豆子,有饭吃还夸赞菜肴丰富。 他对春秋时期的历史特别喜好,每月初一的评论中,他宁愿在子将之后。 正午时分他只吃佛教中的喜悦之食,一天六个时辰从不醉酒。 林中的豹子长久地迷失在雾中,匣中的宝剑空自闪烁如星斗。 偶然听到时事,他会捶胸表示悲痛,谈及功名,他只是摇头。 曾侯乘小船来到娄江城,紫气明亮如拖着旗帜。 主人既聋又哑,曾侯枉费口舌谈论佛教和军事。 起初怀疑是藕孔中的修罗出现,渐渐感觉到莲花的般若智慧。 天下总是需要像曾侯这样的杰出人物,人间岂能只有王郎的名字。 何不抖擞精神,消除无知,携手登上金鳌之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曾侯的英勇与智慧,以及他对时事的深刻洞察和对功名的超然态度。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曾侯的非凡气质和崇高理想。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曾侯的深厚敬意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