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和熹昔临朝,文彩冠东都。 立幼擅天权,不救昆弟诛。 宣仁善革故,圣泽沛皇图。 荣名伸敌国,不免子孙诬。 追惟正统初,茕然五尺孤。 太后坐深宫,格心但诗书。 九有颂慈孝,千载仰深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熹:指和熹皇后,即汉和帝的皇后邓绥。
  • 临朝:指皇后或太后在皇帝年幼或无法处理朝政时代理朝政。
  • 文彩:文采,指文学才华。
  • 东都:指洛阳,东汉时期的都城。
  • 立幼:立年幼的皇帝。
  • 擅天权:掌握天下的权力。
  • 昆弟:兄弟。
  • 宣仁:宣扬仁德。
  • 革故:改革旧制。
  • 圣泽:皇帝的恩泽。
  • 沛皇图:使皇家的图谋得以实现。
  • 荣名:荣誉和名声。
  • 伸敌国:使敌国屈服。
  • :诬陷,冤枉。
  • 追惟:追忆,回想。
  • 正统:指合法的皇位继承。
  • 茕然:孤独无助的样子。
  • 五尺孤:指年幼的孤儿。
  • 太后:皇帝的母亲。
  • 坐深宫:居住在深宫之中。
  • 格心:纠正心意,指修身养性。
  • 诗书:指文化教育。
  • 九有:指天下。
  • 慈孝:慈爱和孝顺。
  • 深谟:深远的谋划。

翻译

和熹皇后昔日临朝执政,她的文学才华冠绝东都洛阳。她立年幼的皇帝,掌握了天下的权力,但未能救免自己的兄弟被诛杀。宣扬仁德,改革旧制,皇帝的恩泽使皇家的图谋得以实现。她的荣誉和名声使敌国屈服,但她的子孙却遭到了诬陷。回想正统初年,她孤独无助,只是一个五尺高的孤儿。太后居住在深宫之中,通过文化教育来修身养性。天下人都颂扬她的慈爱和孝顺,千百年来,她的深远谋划被人们所仰慕。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和熹皇后的赞颂,展现了她的政治才能和文化修养。诗中,“和熹昔临朝,文彩冠东都”描绘了她的才华与地位,“立幼擅天权,不救昆弟诛”则反映了她的政治手腕与家族悲剧。后文通过对比宣仁与和熹的不同政绩,强调了和熹的深远影响和历史地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和熹皇后的敬仰,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