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区白斋梁毅所江虚谷伦右溪何古林宴饮席中限杜韵三首

濛濛竹径压云寒,黯黯微花带雨残。 溽暑尽随闲里散,好山宜共静中看。 青灯短榻情何限,白雪阳春和独难。 须信市城饶福地,莫将鸡犬羡刘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濛濛(méng méng):形容细雨或雾气弥漫的样子。
  • 竹径:竹林间的小路。
  • 压云寒:形容竹林茂密,仿佛能压低云层,带来寒意。
  • 黯黯:形容色彩暗淡。
  • 微花:细小的花朵。
  • 带雨残:带着残留的雨水。
  • 溽暑(rù shǔ):闷热的夏天。
  • 好山:美丽的山景。
  • 静中看:在宁静中欣赏。
  • 青灯:油灯,常用来形容夜晚的读书或静思。
  • 短榻:矮小的床榻。
  • 情何限:情感无限。
  • 白雪阳春:指高雅的艺术作品,这里可能指高难度的诗歌创作。
  • 和独难:指和诗非常困难。
  • 市城:城市。
  • 福地:指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地方。
  • 鸡犬:指平凡的乡村生活。
  • 刘安: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这里可能指隐居的生活。

翻译

细雨朦胧的竹林小径压得云层低垂,带来一丝寒意,暗淡的小花带着残留的雨水显得更加凄凉。闷热的夏日在这里消散无踪,美丽的山景最适合在宁静中细细品味。夜晚,青灯下的矮榻上,情感无限,但想要和诗却感到非常困难。要知道,城市中也有福地,不必羡慕刘安那样的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小径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濛濛竹径”和“黯黯微花”等意象,传达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溽暑尽随闲里散,好山宜共静中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结尾的“须信市城饶福地,莫将鸡犬羡刘安”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城市生活的肯定,认为即使在繁华的都市中,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不必一味向往乡村的隐居生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