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山大巡过访以诗谢

两持麾节向明都,父老欢传自下车。 威望远钦南海若,福星高映祝融墟。 迂儒喜慰迎冠盖,野鸟惊看驻隼旟。 嬴得光风满归去,竹砰梅浒散幽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麾节:古代指挥军队的符节,这里指官员的权杖或标志。
  • 明都:明朝的都城,即北京。
  • 下车:指官员到任。
  • 南海若:指南海之神,若即若木,古代神话中的神树。
  • 祝融墟:祝融是古代火神,墟指废墟,这里可能指祝融的庙宇或祭祀地。
  • 迂儒:指迂腐的儒生,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
  • 冠盖:官员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员。
  • 隼旟:隼是猛禽,旟是古代的一种旗帜,这里指官员的仪仗。
  • 嬴得:赢得,获得。
  • 竹砰梅浚:砰指竹子被风吹动的声音,浚指水流声,这里形容自然景色的声音。
  • 幽虚:幽静而空灵的境界。

翻译

两次持着权杖前往明朝的都城,父老们欢欣地传说着官员的到来。 他的威望远扬,如同南海之神一般令人钦佩,福星高照,照耀着祝融的庙宇。 我这迂腐的儒生欢喜地迎接官员的到访,野鸟也惊奇地看着仪仗的停留。 最终赢得了满载而归的荣耀,竹林中的风声和梅树下的水声,散发出幽静而空灵的气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官员到访的盛况和作者的喜悦心情。通过“麾节”、“明都”、“下车”等词语,展现了官员的威严和到任的喜庆氛围。诗中“南海若”、“祝融墟”等神话元素的运用,增添了诗意的神秘和深远。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官员到访的喜悦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