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阳月:农历十月。
- 菊辰:菊花盛开的时节。
- 叨宴:谦辞,指受到宴请。
- 桂花居:以桂花为名的居所。
- 帘珑:窗帘上的装饰物。
- 文琯:古代用来调音的管乐器。
- 行队:排列整齐的队伍。
- 佩裾:佩带的饰物。
- 历径:经历的路径。
- 曲院:曲折的院落。
- 传珍:传递珍宝。
- 迂儒:迂腐的儒生。
- 巡檐:沿着屋檐走。
- 银烛:银色的蜡烛。
- 满挹:满满的舀取。
- 清光:清澈的光辉。
- 望舒:月亮。
翻译
在十月偶然拜访了公子的家,菊花盛开的时节有幸在桂花居受到宴请。 窗帘上的装饰物轻轻摇曳,调整着文琯的音调,整齐的队伍排列着,佩带着饰物。 虽然不熟悉经历的路径,在曲折的院落中迷失,但传递珍宝时却笑那些迂腐的儒生。 沿着屋檐走时,不要急着催促银色的蜡烛,满满地舀取清澈的光辉,对着月亮凝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十月的一个美好时光里,诗人偶然拜访了一位贤侄的家,并在其桂花居中享受了一场宴会。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会的雅致和氛围,如窗帘的装饰、文琯的音调、整齐的队伍和佩带的饰物。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宴会中的感受,虽然对路径不熟悉,但在传递珍宝时却能自得其乐,不被迂腐的观念所束缚。最后,诗人以对月亮的凝望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