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
会稽山水佳,东晋乃多贤。
清芬驻林浒,散逸同云烟。
石刻昔所见,彷佛如所传。
世远道已湮,父老犹能言。
短篁自丛翳,骈山更苍妍。
养浩贮深望,匡居岂徒然。
君看东山出,淮海无腥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会稽:古代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 东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公元317年至420年。
- 清芬:清新的香气。
- 林浒:林边的水滨。
- 散逸:分散,飘散。
- 石刻: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或图案。
- 彷佛:似乎,好像。
- 世远:时代久远。
- 道已湮:道理或事迹已经湮没。
- 短篁:短小的竹子。
- 丛翳:密集遮蔽。
- 骈山:连绵的山峰。
- 苍妍:苍翠美丽。
- 养浩:培养宏大的气度。
- 贮深望:积聚深远的期望。
- 匡居:正直地居住。
- 东山:山名,此处可能指东晋时期的隐士居住地。
- 淮海:地区名,指淮河流域和海滨地区。
- 腥膻:腥臭味,比喻世俗的污浊。
翻译
会稽的山水景色优美,东晋时期更是人才辈出。清新的香气停留在林边的水滨,贤人的事迹如同云烟般飘散。我曾见过那些古老的石刻,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事迹和道理已经湮没,但当地的父老们仍然能够讲述。短小的竹子密集地遮蔽着,连绵的山峰苍翠而美丽。我在这里培养宏大的气度,积聚着深远的期望,正直地居住并非徒劳。看看那些从东山出来的贤人,他们让淮海地区不再有世俗的污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会稽山水的美丽和东晋时期人才的盛况,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清芬驻林浒”、“短篁自丛翳”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同时,通过对“石刻”、“世远道已湮”等词语的运用,传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