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铙歌十八曲朱鹭
巫山高,一何高。湘水深,一何深。上有猱,木森森。峰冠天,易旸阴。
流清梦,托君音。含思弄态若不任。翠旗金支玳瑁簪。
疑明乍晦迥何寻。寓目岑岑荡精淫。迫欲近之殆惊猜。
将远离之复徘徊。安能为期旦暮来。巫山高,高以峻。
湘水深,深以大。愿君王,志意正。澹愉穆,绌非境。后天不凋三光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铙歌:古代军中乐器,此处指歌曲。
- 巫山:山名,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传说中神女所在之地。
- 湘水:即湘江,流经湖南,注入洞庭湖。
- 猱(náo):一种猕猴。
- 森森:形容树木茂密。
- 旸阴:指阳光和阴凉。
- 翠旗金支:指华丽的旗帜和金色的装饰。
- 玳瑁簪:用玳瑁制成的发簪,玳瑁是一种海龟,其甲壳可做装饰品。
- 疑明乍晦:形容光线忽明忽暗。
- 迥何寻:远得难以寻找。
- 岑岑:形容山高。
- 精淫:指情感的激荡。
- 迫欲近之:急切地想要接近。
- 殆惊猜:几乎感到惊恐和猜疑。
- 澹愉穆:平静愉悦而庄重。
- 绌非境:超越常境。
- 后天不凋:指超越时间的永恒。
- 三光并:指日、月、星三光并存,象征永恒。
翻译
巫山高耸,多么高啊。湘水深邃,多么深啊。山上有着猕猴,树木茂密。山峰高耸入云,阳光与阴凉交替。
清澈的梦境,寄托于你的声音。含情脉脉,仿佛难以承受。华丽的旗帜,金色的装饰,玳瑁制成的发簪。
光线忽明忽暗,远得难以寻找。目光所及,山高水长,情感激荡。急切地想要接近,却又几乎感到惊恐和猜疑。
即将远离,却又徘徊不前。希望能与你约定,旦暮相见。巫山高耸,高而峻峭。
湘水深邃,深而广大。愿君王心志端正,平静愉悦而庄重,超越常境。超越时间的永恒,日、月、星三光并存。
赏析
这首作品以巫山和湘水为背景,描绘了山的高峻和水的深邃,通过自然景观的壮丽来映射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猱、森森的树木、翠旗金支等,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充满情感的世界。通过对光线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迷茫与期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君王的祝愿,希望其心志端正,达到一种超越常境的永恒境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参军国事太傅中军右丞相征北大将军魏国公中山徐武宁王达 》 —— [ 明 ] 王世贞
- 《 嘉则长卿复以五言绝句二十首博和有如乐府者有如咏史者漫为倚答当更许我事不许我情也仰山师云神道则不无佛法须还老夫在一笑避雨陵 》 —— [ 明 ] 王世贞
- 《 和峻伯蓬莱阁六绝 》 —— [ 明 ] 王世贞
- 《 怨歌行 》 —— [ 明 ] 王世贞
- 《 阮郎归 》 —— [ 明 ] 王世贞
- 《 汉铙歌十八曲朱鹭 》 —— [ 明 ] 王世贞
- 《 送卢生还吴 》 —— [ 明 ] 王世贞
- 《 李宗伯以四绝句慰余请告赋此奉酬且伸后约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