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翟从先布衣奉母还粤
驱车远游燕,言念高堂母。
母依白下门,儿向华阳里。
天涯一为别,悠悠嗟陟屺。
岂不志桑蓬,胡能忘菽水。
越鸟何依依,江鱼何瀰瀰。
瞻云千里思,返驭从兹始。
回睇黄金台,千秋犹下士。
母在未许人,长揖谢知己。
潞渚动轻帆,南风一何驶。
入门相慰藉,一惧还一喜。
愿言息蓬蒿,请学于陵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陟屺(zhì qǐ):登高望远,思念远方亲人。
- 桑蓬:指远游求学或求仕。
- 菽水:指日常的饮食,比喻平凡的生活。
- 越鸟:指南方的鸟,比喻远方的亲人。
- 瀰瀰(mí mí):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这里比喻思念之情深长。
- 瞻云:仰望云天,比喻思念远方。
- 返驭:指驾车返回。
- 回睇(huí dì):回头看。
- 黄金台:古代燕国的名胜,这里指代京城。
- 长揖(cháng yī):古代的一种礼节,深深地鞠躬。
- 潞渚(lù zhǔ):水边的地方,这里指出发的地方。
- 慰藉(wèi jiè):安慰。
- 于陵子:古代隐士,这里指隐居生活。
翻译
我驱车远游至燕地,心中思念着远在家乡的母亲。母亲依傍在白下门,而我则远在华阳里。天各一方,别离之后,我长叹思念之情。虽然我志在四方,追求功名,但怎能忘记家中的平凡生活和母亲。南方的鸟儿依恋着家乡,江水浩荡,我的思念也如江水般深长。仰望云天,千里之外,我满怀思念,决定从此驾车返回。回头望向那千秋下士的黄金台,我深深鞠躬,感谢知己。母亲在家,我不能许诺他人,只能谢绝知己的挽留。在潞渚动起轻帆,南风多么迅速,我踏上了归途。进门相见,我既忧虑又欢喜。愿言息蓬蒿,我请求学习于陵子,过上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母亲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家乡的眷恋。诗中,“陟屺”、“桑蓬”、“菽水”等词语巧妙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既表达了对功名的追求,也体现了对家庭和母亲的牵挂。诗的结尾,诗人选择放弃外界的诱惑,回归家庭,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母亲的深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家的深切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