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西庄春日行乐词四首

十二层楼外,和风醉牡丹。 紫云临绮席,朱袖倚雕阑。 娇态含羞语,名花带笑看。 欢悰犹未厌,天际驻青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浒西庄: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十二层楼:形容楼阁高耸,层数众多。
  • 和风:温和的风。
  • 紫云:紫色的云彩,常用来形容祥瑞或神仙的居所。
  • 绮席:华丽的席子或宴席。
  • 朱袖: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
  • 雕阑:雕刻精美的栏杆。
  • 娇态:娇媚的姿态。
  • 含羞:带着羞涩的表情。
  • 欢悰:欢乐的心情。
  • 青鸾: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吉祥或美好的事物。

翻译

在浒西庄的春日里,我站在那高耸入云的十二层楼之外,感受着和煦的风轻抚着醉人的牡丹。紫色的云彩似乎降临在华丽的宴席之上,美丽的女子身着红袖,轻倚在雕刻精美的栏杆旁。她们娇媚的姿态中带着羞涩,轻声细语,而名贵的花朵也在微笑中绽放。欢乐的心情似乎还未满足,天边似乎停驻着吉祥的青鸾,预示着更多的美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浒西庄春日的美景和宴会的欢乐氛围。诗中,“十二层楼外,和风醉牡丹”以高远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春日的宁静与生机。“紫云临绮席,朱袖倚雕阑”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女子的娇美。后两句“娇态含羞语,名花带笑看”更是巧妙地将人与花相结合,传达出春日的温馨与欢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好时光的赞美和留恋。

王九思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由员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与刘瑾为陕西同乡,被名列瑾党,降为寿州同知。以诗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等。 ► 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