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

出门二月已三月,骑马陈州来亳州。 暮雨桃花此客馆,春风燕子谁家楼。 簿书堆案不相放,郡守下堂仍苦留。 浮名羁绊有如此,愧尔沙边双白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亳州(bó zhōu):地名,位于今安徽省西北部。
  • 陈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带。
  • 簿书:指公文、文件。
  • 郡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 浮名:虚名,指世俗的名声。
  • 羁绊:束缚,牵制。

翻译

出门时还是二月,转眼已是三月,我骑马从陈州来到亳州。 夜晚的雨中桃花盛开,我在此客馆中暂住,春风中燕子飞舞,不知是谁家的楼阁。 公文堆积如山,不肯放过我,郡守也下堂苦苦挽留。 虚名如此束缚着我,我感到惭愧,看着沙滩上的两只白鸥,自由自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二月与三月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诗中“暮雨桃花”与“春风燕子”的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日景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漂泊。末句以“浮名羁绊”与“沙边双白鸥”作对比,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渴望。

王九思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由员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与刘瑾为陕西同乡,被名列瑾党,降为寿州同知。以诗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等。 ► 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