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沈虹台太史册封肃藩

分茅乍下金茎直,视草初违玉笋班。 带砺宗盟传汉室,河山天府控秦关。 太行春尽登临日,绝漠风高睥睨间。 西去乘槎牛斗近,为询天上几时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将茅草分给诸侯,象征土地的赐予。
  • 金茎:指金制的茅草,象征尊贵。
  • 视草:古代官员巡视草地,检查是否有灾害。
  • 玉笋班:比喻朝中官员的行列,如同玉笋般整齐。
  • 带砺:带子与磨刀石,比喻长久不变的盟约。
  • 宗盟:宗族间的盟约。
  • 河山天府:指国土富饶,如天府之国。
  • 秦关:指秦地的关隘,如函谷关等。
  • 太行:山脉名,位于今河北、山西一带。
  • 绝漠:极远的沙漠。
  • 睥睨:斜视,有傲慢或不屑之意。
  • 乘槎:乘坐竹筏或木筏。
  • 牛斗:星宿名,即牛宿和斗宿。

翻译

刚刚完成了分封诸侯的庄严仪式,金制的茅草直立,巡视草地的官员刚刚离开朝中的行列。 宗族间的盟约如带子与磨刀石般坚固,传承自汉室,国土富饶如天府之国,控制着秦地的关隘。 春日已尽,我在太行山上登高望远,极远的沙漠中风声高亢,我傲然斜视。 向西乘坐竹筏,牛宿和斗宿似乎近在咫尺,询问天上的仙人何时归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分封仪式的庄严与官员的巡视,通过“金茎”、“玉笋班”等意象展现了朝廷的尊贵与秩序。诗中“带砺宗盟”、“河山天府”强调了宗族盟约的坚固与国土的富饶。后两句则通过登高远望与乘槎问天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关切与对天上仙境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与超脱尘世的情怀。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