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高前江挥使以勤事没于海

挥泪江濆引素旌,楚歌凄断不胜情。 拔山力尽名空在,填海魂消气尚生。 星陨故当五丈垒,鹤鸣无复八公兵。 怪来白浪兼天涌,多恐英雄怒未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挥泪江濆(fén):在江边挥泪。
  • 素旌:白色的旗帜,常用于表示哀悼。
  • 楚歌:楚地的歌曲,此处指悲歌。
  • 拔山力尽:形容力量极大,但最终耗尽。
  • 填海魂消:比喻意志坚定,即使死后精神也不灭。
  • 星陨:星星坠落,比喻英雄的逝去。
  • 五丈垒:指五丈原,三国时期诸葛亮逝世之地。
  • 鹤鸣:比喻贤士的逝去。
  • 八公兵:指八公山下的兵士,这里比喻英勇的将士。
  • 兼天涌:形容波浪滔天。
  • 怒未平:指英雄的愤怒或不平之气未消。

翻译

在江边挥泪,白色的旗帜引领着哀思,楚地的悲歌凄凉至极,情感难以承受。 尽管力量巨大如拔山,但名声终究留存,填海的意志即使死后精神也不灭。 星星坠落,英雄逝去,如同五丈原上的诸葛亮,贤士逝去,不再有八公山下的英勇将士。 怪不得白浪滔天,恐怕是英雄的愤怒或不平之气尚未平息。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逝去的英雄的深切哀悼和无尽敬意。诗中运用了“拔山力尽”、“填海魂消”等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英雄的伟大和精神的永恒。通过“星陨”、“鹤鸣”等象征手法,传达了对英雄逝去的悲痛和对他们功绩的缅怀。最后,以“白浪兼天涌”和“怒未平”作结,既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又隐喻了英雄的不朽精神和未竟之志,情感深沉,意境辽阔。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