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友篇王宗伯锡爵

太原吾闬彦,弱小负灵植。 三馆抗清标,八座回正色。 步武鼎铉间,弃之如遗迹。 荣名冠寰宇,紟绅所趋翼。 望望若将浼,空空类无识。 五十孺子慕,扳哀变原柏。 伊余麻中蒲,谬充他山石。 晚途乍折节,感此三不惑。 芰荷良可依,薇蕨足充食。 荆玉竟夕辉,恐为世工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hàn):门。
  • 灵植:有灵性的人。
  • 三馆:指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古代的三个最高学府。
  • 抗清标:与清高的标准相抗衡。
  • 八座:指朝廷中的八种高级官员。
  • 鼎铉 (xuàn):古代的乐器,这里比喻高位。
  • 紟绅 (jīn shēn):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指官员。
  • (měi):污染。
  • 空空:形容心境空明,无所牵挂。
  • 孺子慕:指对儿童的喜爱。
  • 扳哀:挽留哀伤。
  • 原柏:原野上的柏树,比喻坚贞不屈。
  • 麻中蒲:麻中的蒲草,比喻在平凡中显露才华。
  • 他山石:比喻外来帮助。
  • 折节:改变节操。
  • 三不惑:指不惑之年,即四十岁。
  • 芰荷 (jì hé):菱角和荷花,比喻清高的生活。
  • 薇蕨 (wēi jué):野菜,比喻简朴的生活。
  • 荆玉:荆山的玉石,比喻珍贵的人才。
  • 世工:世俗的工匠,比喻世俗的眼光。

翻译

太原的王宗伯,虽然年轻但天赋异禀。 在三个最高学府中与清高的标准抗衡,在八种高级官员中恢复正直的色彩。 虽然步入了高位,却像遗弃了过去的痕迹一样。 他的荣誉声名遍及整个宇宙,是官员们所追随的对象。 但他却望之若将受到污染,心境空明,无所牵挂。 五十岁时仍然喜爱儿童,挽留哀伤,改变了原野上的柏树。 我就像麻中的蒲草,在平凡中显露才华,得到了外来的帮助。 晚年时我改变了节操,感激这种不惑之年。 菱角和荷花确实可以依靠,野菜足以充饥。 荆山的玉石整夜发光,恐怕会被世俗的眼光所发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王宗伯的高尚品质和清高生活态度。通过对比他在高位与清高之间的选择,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越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麻中蒲”、“荆玉”等,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深度。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