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梁伯龙

乔木竦崩崖,下临千仞溪。 岂不虞倾折,根株讵能移。 回风吹转蓬,飘飖穷天垂。 念此岁云晏,廓落竟焉归。 两慕中未宣,安睹已所悲。 周道横豺虎,饬步讵成规。 君子忧世患,小人偷自怡。 恒恐羲轮逝,为谋不毕时。 唯有贻竹素,可以惬衷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í):赠送。
  • 梁伯龙: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sǒng):挺立。
  • 崩崖:崩塌的悬崖。
  • 千仞溪:形容溪谷深邃。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
  • (yú):担忧。
  • 倾折:倒塌折断。
  • 根株:树根。
  • 讵能移:怎能移动。
  • 回风:旋风。
  • 转蓬:飘动的蓬草。
  • 飘飖(yáo):飘摇不定。
  • 穷天垂:直至天边。
  • 岁云晏:岁月晚。
  • 廓落:空旷寂寥。
  • 焉归:何处归去。
  • 两慕:两种思慕。
  • 中未宣:内心未曾表达。
  • 安睹:怎能看见。
  • 已所悲:自己所悲伤的。
  • 周道:大道。
  • 横豺虎:比喻世道险恶。
  • 饬步:整顿步伐。
  • 讵成规:怎能成为常规。
  • 君子:有德行的人。
  • 忧世患:忧虑世间的祸患。
  • 小人:品德低下的人。
  • 偷自怡:偷偷自得其乐。
  • 羲轮:太阳,比喻时光。
  • 为谋不毕时:谋划未能及时完成。
  • 贻竹素:赠送书籍或文稿。
  • 惬衷期:满足内心的期望。

翻译

高大的树木挺立在崩塌的悬崖上,下方是深达千仞的溪谷。它们难道不担心倾倒折断吗?但树根又怎能移动呢?旋风吹动着飘摇的蓬草,直至天边。想到这岁月已晚,空旷寂寥,我将归向何方?两种思慕在心中未曾表达,怎能看见自己所悲伤的?大道上横行着豺虎,整顿步伐又怎能成为常规?君子忧虑世间的祸患,小人则偷偷自得其乐。我常担心时光流逝,谋划未能及时完成。唯有赠送书籍或文稿,可以满足内心的期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时光流逝的忧虑。诗中,“乔木”与“崩崖”、“千仞溪”形成对比,突显了生命的脆弱与环境的险恶。而“回风”、“转蓬”则象征了人生的飘摇不定。后文通过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道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最后,诗人寄希望于“贻竹素”,寻求内心的慰藉,体现了其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