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亭即事

· 李颀
桃李皆开尽,芳菲渐觉阑。 鸟声愁暮雨,花色疑春寒。 倚石攀藤蔓,窥林数竹竿。 葛巾常半著,何处似当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芳菲(fāng fēi):指花草的香气,也指花草。
  • (lán):将尽,衰落。
  • 葛巾(gé jīn):用葛布制成的头巾,古代多为平民所戴。

翻译

桃树和李树的花都已开尽,花草的香气也渐渐消退。 鸟儿的叫声在傍晚的雨中显得忧愁,花的颜色似乎也因春寒而变得暗淡。 我倚靠在石头上,攀着藤蔓,从林间窥视,数着竹子的节数。 常常半戴着葛巾,哪里能找到真正的闲适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将尽时的景象,通过“桃李皆开尽”和“芳菲渐觉阑”表达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变化。诗中“鸟声愁暮雨,花色疑春寒”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则通过描写诗人的行为和心境,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李颀

李颀

李颀,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汉族,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市西)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