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高三十五

· 李颀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屠酤亦与群,不问君是谁。 饮酒或垂钓,狂歌兼咏诗。 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 寄迹栖霞山,蓬头睢水湄。 忽然辟命下,众谓趋丹墀。 沐浴著赐衣,西来马行迟。 能令相府重,且有函关期。 僶俛从寸禄,旧游梁宋时。 皤皤邑中叟,相候鬓如丝。 官舍柳林静,河梁杏叶滋。 摘芳云景晏,把手秋蝉悲。 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 吾观主人意,不久召京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屠酤:屠夫和卖酒的人,泛指社会地位较低的人。
  • 鸱夷:古代越国的一种酒器,这里指越国的隐士。
  • 寄迹:寄托踪迹,指隐居。
  • 栖霞山:山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 蓬头:形容头发散乱,不修边幅。
  • 睢水:水名,流经今河南省。
  • 辟命:征召任命。
  • 丹墀:古代宫殿前的红色台阶,这里指朝廷。
  • 沐浴:这里指接受官职前的准备。
  • 赐衣:皇帝赐予的官服。
  • 函关:函谷关,古代重要的关隘,这里指通往京城的道路。
  • 僶俻:勉强,这里指勉强接受官职。
  • 寸禄:微薄的俸禄。
  • 梁宋:指梁州和宋州,古代地名,在今河南省。
  • 皤皤:形容白发苍苍。
  • 邑中叟:城中的老人。
  • 河梁:桥梁。
  • 摘芳:采摘花草。
  • 云景晏:云彩和景色平静,指天气晴朗。
  • 折腰:屈身事人,指做官。

翻译

五十岁了还没有产业,心中对百万财富不以为意。与屠夫和卖酒的人为伍,不在乎对方是谁。有时饮酒垂钓,狂歌兼作诗。谁知道汉朝的高士,不认识越国的隐士。隐居在栖霞山,头发散乱在睢水边。突然接到朝廷的征召,大家都说他将前往朝廷。在接受官职前穿上赐予的官服,西行去京城的马走得慢。能让相府重视,且有通往京城的期限。勉强接受微薄的俸禄,回忆起在梁宋时的旧游。城中的白发老人,相候时鬓发如丝。官舍周围的柳林静谧,桥梁上的杏叶茂盛。采摘花草时天气晴朗,握手时秋蝉的鸣叫显得悲伤。小县的情感未能满足,屈身事人你不要拒绝。我看主人的意思,不久将会召你回京师。

赏析

这首诗是李颀赠别高三十五的作品,通过描述高三十五的生活态度和经历,展现了他的超然物外和随遇而安的性格。诗中,“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直接表达了高三十五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而“屠酤亦与群,不问君是谁”则进一步描绘了他不拘小节、与人为善的生活哲学。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忽然辟命下”等句,反映了高三十五被征召入朝的转变,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不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性格和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李颀

李颀

李颀,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汉族,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市西)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