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四海帝王家,两都周汉室。
观风昔来幸,御气今旋跸。
雷奋六合开,天行万乘出。
玄冥奉时驾,白拒参戎律。
后队咽笳箫,前驱严罕罼。
辉光射东井,禁令横西秩。
帐殿别阳秋,旌门临甲乙。
将交洛城雨,稍远长安日。
邙巩云外来,咸秦雾中失。
孟冬霜霰下,是月农功毕。
天道向归馀,皇情美阴骘。
行存名岳礼,递问高年疾。
祝鸟既开罗,调人更张瑟。
登原采讴诵,俯谷求才术。
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施恩浃寰宇,展义该文质。
德泽盛轩游,哀矜深禹恤。
申歌地庐骇,献寿衢尊溢。
瑞色抱氤氲,寒光变萧飋。
宗枝旦奭辅,侍从王刘匹。
并辑蛟龙书,同簪凤皇笔。
陶甄荷吹万,颂叹归明一。
欢与道路长,顾随谈笑密。
叨承廊庙选,谬齿夔龙弼。
喜构大厦成,惭非栋隆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扈从:随从。
- 还洛:回到洛阳。
- 御气:指皇帝的气息或气势。
- 旋跸:皇帝回銮。
- 雷奋:雷声大作,比喻皇帝的威严。
- 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 万乘:指皇帝。
- 玄冥:古代神话中的冬神,这里指冬天。
- 白拒:白色的盾牌。
- 戎律:军队的法令。
- 罕罼:古代仪仗中的旗帜。
- 东井:星宿名,这里指皇帝的居所。
- 西秩:西边的官职。
- 帐殿:皇帝的行宫。
- 阳秋:指春秋,这里指时间。
- 甲乙:指次序。
- 邙巩:山名,在洛阳附近。
- 咸秦:指秦地,即长安。
- 霜霰:霜和雪珠。
- 阴骘:阴德,指天意。
- 高年:老年人。
- 祝鸟:祭祀用的鸟。
- 调人:指乐师。
- 讴诵:歌唱和朗诵。
- 悬磬:形容贫穷。
- 挂瓢:形容隐逸。
- 浃寰宇:遍及整个世界。
- 展义:展示礼仪。
- 轩游:指皇帝的巡游。
- 禹恤:指大禹的忧国忧民。
- 地庐:指地方。
- 衢尊:指街道上的酒杯。
- 氤氲:形容云雾缭绕。
- 萧飋:形容风声。
- 旦奭:指周公旦和召公奭,古代贤臣。
- 王刘:指王公贵族。
- 陶甄:指制陶,比喻治理国家。
- 吹万:指风声。
- 明一:指统一。
- 叨承:谦辞,表示承蒙。
-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比喻贤臣。
- 栋隆:指房屋的栋梁。
翻译
四海之内皆是帝王的家园,两都洛阳和长安如同周朝和汉朝的都城。过去皇帝来此观风,现在则带着气势回銮。雷声震天,象征皇帝的威严遍布天下,皇帝出行,如同天行。冬神玄冥按时驾到,白盾参战,军令如山。后队的笳箫声低沉,前驱的旗帜严整。皇帝的光辉照耀东井,禁令横扫西秩。帐殿在阳秋时节,旌门按次序排列。即将离开洛城,远离长安的日子。邙山和巩山如同云外来,咸阳和秦地的雾中迷失。孟冬时节霜雪下,这个月的农事结束。天道向着归余,皇情赞美阴德。行走中举行名岳的礼仪,依次询问高年的疾苦。祭祀的鸟已经展开罗网,乐师更张瑟弦。登上原野采集歌谣,俯视谷地寻求才艺。城邑中没有悬挂的磬表示贫穷,山中没有挂瓢表示隐逸。施恩遍及寰宇,展示礼仪文质。德泽盛大如轩游,哀矜深如禹恤。申歌地庐惊骇,献寿的酒杯溢满。瑞色环绕,寒光变幻。宗族枝叶如旦奭辅佐,侍从如王刘并肩。并辑蛟龙书,同簪凤凰笔。制陶如风吹万,颂叹归于统一。欢与道路长,顾随谈笑密。承蒙廊庙选,谬齿夔龙辅。喜构大厦成,惭非栋梁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回銮洛阳的盛况,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德泽以及对民生的关怀。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和神话元素,如雷声、玄冥、霜霰等,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神秘感。同时,通过对礼仪、德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皇权的尊崇和对国家统一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华丽,结构严谨,情感深沉,体现了唐代宫廷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