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

· 岑参
红亭出鸟外,骏马系云端。 万岭窗前睥,千家肘底看。 开瓶酒色嫩,踏地叶声乾。 为逼霜台使,重裘也觉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虢州:古地名,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
  • 端公: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 红亭:红色的亭子,此处指宴会的场所。
  • (pì):斜视,此处形容远眺。
  • 肘底:指身边,肘部下方。
  • 霜台:指御史台,古代监察机构。
  • 重裘:厚重的皮衣。

翻译

红色的亭子高耸入云,仿佛鸟儿飞翔其外,骏马则系在云端。 站在窗前,可以远眺万岭,千家万户仿佛就在肘下。 打开酒瓶,酒色嫩绿,踏地的叶子发出干燥的声响。 为了迎接御史台的使者,即使穿着厚重的皮衣也感到寒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虢州西亭与端公宴集的场景,通过高耸的红亭、远眺的山岭、近处的千家万户以及酒色和叶声的描写,展现了宴会的氛围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最后两句表达了迎接御史台使者的严肃气氛,即使穿着厚重的皮衣也感到寒意,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诗人的感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政的关切。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