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长庆寺

· 杜牧
南行步步远浮尘,更近青山昨夜邻。 高铎数声秋撼玉,霁河千里晓横银。 红蕖影落前池净,绿稻香来野径频。 终日官闲无一事,不妨长醉是游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uó):古代一种乐器,形似大铃,振舌发声。
  • (jì):雨后天晴。
  • :这里指银河。
  • (qú):荷花。
  • :水稻。

翻译

南行之路步步远离尘嚣,昨夜更近青山为邻。 高悬的铎铃数声如秋风撼玉,雨后天晴,银河千里在黎明时分横贯天际,闪烁如银。 红荷的影子映落在前池,显得池水更加清澈,绿稻的香气频频传来,弥漫在野径之间。 整日官职闲暇无事,不妨常醉于此,做个自在的游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行途中的宁静与美好。诗中,“南行步步远浮尘”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的愿望,而“更近青山昨夜邻”则进一步以青山的亲近来象征心灵的宁静。后两句通过对秋天铎声和银河的描绘,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壮美。荷花与稻香的描写,增添了田园的恬淡与生机。结尾的“终日官闲无一事,不妨长醉是游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享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宁静生活的热爱。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