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晚望

· 杜牧
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 波摇珠树千寻拔,山凿金陵万仞空。 不欲登楼更怀古,斜阳江上正飞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蒙笼:形容草木茂盛,遮蔽了视线。
  • 汗漫:广阔无边,漫无边际。
  • 燕雏:小燕子。
  •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通常在春分和秋分。
  • 鹰隼:猛禽,如鹰和隼。
  • 珠树:神话中结满珍珠的树,这里比喻美丽的树木。
  • 金陵:南京的古称。
  • :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
  • 怀古:怀念古代的事物或人物。

翻译

江边的楼阁在傍晚时分远望,湖光山色绿意盎然,仿佛被茂密的草木遮掩。在这无边的夕照中,谁在漫游?

初生的小燕子似乎知道春社的日子,而展翅高飞的鹰隼已能辨识秋风的来临。

波光摇曳中,那高耸的树木如同神话中的珠树,千寻之高;山峰开凿,金陵城在万仞高空之中显得空旷。

我不想再登楼去怀念古时的往事,此刻斜阳映照的江面上,正有鸿雁飞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楼晚望的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诗中“湖山翠欲结蒙笼”一句,以翠色欲滴的湖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美感。后文通过对燕雏、鹰隼的描写,巧妙地引入了春社和秋风的元素,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活力和季节的变迁。结尾的“不欲登楼更怀古,斜阳江上正飞鸿”则抒发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欣赏,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心境。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