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觐国少参之任武昌

十载同怀子,行役各徬徨。 风萍飘复合,眷言聚故乡。 故乡虽云乐,欢会那能常。 炎地寒威少,十月未零霜。 仆夫戒斗酒,送子上河梁。 轸发粤王城,目望荆楚疆。 明时重屏翰,所怀在召棠。 致身事圣主,遭世幸虞唐。 愿言崇令德,懋绩纪旂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彬彬有礼(bīn bīn yǒu lǐ):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徬徨(páng huáng):迷茫不知所措
风萍(fēng píng):漂泊不定的样子
眷言(juàn yán):思念家乡的话语
炎地(yán dì):指南方炎热的地方
寒威(hán wēi):严寒的气候
轸发(zhěn fà):悲伤流泪
荆楚(jīng chǔ):指湖南、湖北地区
屏翰(píng hàn):指文人雅士的笔墨
召棠(zhào táng):指召唤才华出众的人
虞唐(yú táng):指唐朝

翻译

和刘觐国少一起度过了十年,我们各自在外奔波劳累。像飘浮的风萍一样,我们终于相聚,说起家乡的往事。虽然家乡被说成是快乐之地,但欢聚又何尝能常常发生。南方的炎热少了些严寒的气息,十月里还未见到霜雪。我劝告仆人不要再饮酒,送别刘觐国少上河梁。眼泪夺眶而出,望着遥远的荆楚边境。希望在明朝时能再次相聚,我心中怀抱的理想在召唤着。致力于效忠圣明君主,虽然经历了世事的变迁,仍然幸运地生活在虞唐时代。愿意倡导崇高的品德,不断创造辉煌的业绩,永远铭记在历史的篇章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家乡和理想的思念之情。诗人与刘觐国少共同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彼此间的情谊深厚。诗中描绘了彼此分别时的心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友情、乡愁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坚定向往美好的精神。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