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一清韩孟郁李烟客诸子过访村居同赋

归来厌城市,屏居清溪湄。 亦协嘉遁心,寂寞故不怡。 眷此同声友,命驾酬相思。 夙契结绸缪,况复投新知。 残夜追灯宴,中堂理桐丝。 鸡黍出常羞,痛饮乃忘疲。 登高览幽豁,临水爱涟漪。 人生非木石,谁不念襟期。 会面不尽欢,别离安可知。 申言二三子,当尊莫苟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卢一清(lú yī qīng):古代文人,指卢照邻、一骥、清绮三人。 韩孟郁(hán mèng yù):古代文人,指韩愈和孟郁。 李烟客(lǐ yān kè):古代文人,指李白和陶渊明等。 嘉遁(jiā dùn):美好的隐居生活。 桐丝(tóng sī):古代用桐树皮编织的绳索。 鸡黍(jī shǔ):古代指鸡肉和黍米。 涟漪(lián yī):水面微波荡漾的样子。 襟期(jīn qī):心中的期望和愿望。

翻译

回到家乡,厌倦了喧嚣的城市,选择隐居在清澈的溪流旁。 也与美好的隐居心境相协调,但寂寞却使人不快乐。 眷恋着这里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决定驾车前来回报相思之情。 早已结下深厚的友谊,更愿意结交新的知己。 深夜追逐灯火聚会,坐在中堂整理桐树皮编织的绳索。 鸡肉和黍米的食物端出来常常让人害羞,痛饮酒后才能忘却疲劳。 登高远眺,欣赏幽深开阔的景色,站在水边喜爱水面微波荡漾的美景。 人生不像木头石头那样无情无义,谁不怀念心中的期望和愿望。 相聚时未必尽欢,分别时又怎能知晓。 对于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应当尊重,不要敷衍辞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卢一清、韩孟郁、李烟客等文人在乡村隐居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描写清澈的溪流、美好的隐居心境、深厚的友谊以及对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融入了对人生、情感和别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真挚友谊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