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德裕挽歌

· 李昱
徐君先裔中山人,作令来字花溪民。至元年间一大治,百里蔼蔼桑麻春。 只今相去百馀载,甘棠不伐怀其仁。乃知作善天降祯,衣冠后代何振振。 其孙德裕才卓荦,壮年谈笑红莲幕。逸气棱棱万里驹,高怀矫矫层霄鹤。 晚节无心向朝市,自识山林有真乐。杜门不复趋权豪,竟与时流如枘凿。 忽朝议事忤乡童,铄金织具婴其凶。凤阳阅岁殁王事,长淮浪险多蛟龙。 游魂欲归道路远,梧桐叶底随秋风。有子积愤填心胸,昼夜号泣呼苍穹。 几回顿绝欲俱死,身着麻衣走千里。哀声欲断楚山云,血泪应添楚江水。 艰难收骨归故乡,思欲与亲雪其耻。一日思亲十二时,夜卧慈颜梦魂里。 卧薪尝胆仇不忘,绣衣持节来东方。挥强扶弱问民苦,白笔凛凛飞秋霜。 亲仇从此获一雪,魑魅魍魉何由藏。长涂赫日屋埃黄,行行械系投边方。 乡中耆旧皆叹息,徐家孝子真难得。老夫闻之亦喜舞,为写长歌相劝激。 我歌不独誇乡闾,要使观风达宸极。君不见孝子即忠臣,会见簪缨继前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徐君德裕挽歌 - 徐君:指徐君德裕;裕:富足。挽歌:哀悼歌。

翻译

徐君德裕挽歌

徐君是中山人的后裔,以作令的名义来到花溪做官。在元朝年间,他有一番伟大的治理,使得百里范围内桑麻繁茂,春天一片生机盎然。

如今已经过去百余年,甘棠树都没有砍伐,怀念他的仁德。才明白行善会得到天降祯福,后代子孙的衣冠风采是如此显赫。

他的孙子德裕才华出众,年轻时在红莲幕下谈笑风生。他的气质高雅如千里马,志向高远如层云之鹤。

晚年不再关心朝廷政事,自知在山林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闭门不再追逐权贵,最终与时代潮流如同榫凿一般契合。

突然有一天因议事得罪乡里的人,被陷害而失去了金银织物。在凤阳阅岁时,王事混乱,长江浪涌,危险重重。

游魂欲归,道路遥远,梧桐叶随秋风飘落。他的子孙积愤填胸,昼夜哀号呼唤苍天。

几次想断绝一切以求死,身穿麻衣行千里。悲声欲断楚山云,泪水应该增加楚江水。

艰难地将骨灰带回故乡,想要为亲人洗刷耻辱。一日之中十二个时辰都在思念亲人,夜晚梦中见到慈祥的面容。

卧薪尝胆,仇恨不忘,身着华丽衣裳前往东方。挥强扶弱,询问百姓的苦难,白笔写下冷冷的秋霜。

亲仇从此得到一次报雪,邪魔鬼怪何处藏身。长涂赫日,房屋尘土黄,行走间被捆绑投向边疆。

乡里的老人们都感叹不已,徐家的孝子真是难得。老夫听闻也欢喜跳舞,为了写下长歌相互鼓励。

我的歌不仅仅是夸赞乡里,更要让人们看到风气通达至朝廷极致。难道你们不知道孝子即忠臣,见到簪缨就继承前人的功绩。

赏析

这首挽歌以徐君德裕及其后代为主题,描述了徐君的仁德和后代德裕的才华,以及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荣辱得失。诗中表现了对家国情怀的忠诚,对亲人的深情,以及对正义的追求。通过挽歌的形式,展现了徐君及其后代的高尚品德和坚贞不渝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忠义等价值观的推崇。

李昱

元太原榆次人,字仲明,号中和。至元三年辟为四川行省员外郎,九年改东川顺庆宣课大使。官至成都防城总管。卒谥忠敏。 ► 4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