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伍国开书寄答兼讯有开

三秋一别各参商,燕去鸿来路渺茫。 双鲤见遗中有素,长河欲渡恨无梁。 竹林妒尔还高卧,宦味怜予已厌尝。 闻道惠连诗更好,春来曾几梦池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伍国(wǔ guó):古代国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境内。
  • 参商(cān shāng):指商山,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燕(yàn):指燕子。
  • 鸿(hóng):指大雁。
  • 鲤(lǐ):一种鱼,象征吉祥。
  • 中有素(zhōng yǒu sù):指其中有纯洁之物。
  • 长河(cháng hé):指长江。
  • 恨无梁(hèn wú liáng):指遗憾没有桥梁可渡河。
  • 竹林(zhú lín):指竹林中。
  • 宦味(huàn wèi):指宦官的滋味,引申为宦途的滋味。
  • 惠连(huì lián):指惠连,古代著名的女诗人。

翻译

三年的秋天,我们分别在参商之间,燕子飞走,大雁归来的路途遥远而模糊。在双鲤中留下了一些纯洁的东西,长江宽阔,却无桥可渡。我羡慕你在竹林中高卧,对宦途的滋味我已经感到厌倦。听说惠连的诗越来越好,春天来临时,我曾几次梦见池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遗憾之情。诗中运用了大自然的景物作为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诗人对友人的羡慕和自己对宦途的疲倦感情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