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倪禺同南少司农解官还蜀

三伏炎蒸雨乍收,隔江遥送木兰舟。 乡心渴望蛾眉雪,客路愁牵杜若洲。 佐计几年宽竭泽,投閒随处有盟鸥。 即看天地仍烽火,未许东山蜡屐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伏:指夏季的三伏天,即农历夏至后的三个十日。
  • 炎蒸:指炎热潮湿的天气。
  • 木兰:古代传说中的女英雄,指代坚强的女性。
  • 乡心: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蛾眉:美女的眉毛。
  • 杜若(dù ruò):水生植物,叶形似莲叶。
  • 佐计:辅佐计划。
  • 竭泽:指干涸湖泊。
  • 盟鸥:指结伴飞行的海鸥。
  • 天地仍烽火:指战乱不止,天下仍然烽火四起。
  • 东山蜡屐:指传说中的仙山,蜡屐为古代仙人所穿的鞋子。

翻译

三伏天里炎热潮湿,雨水刚刚停歇,我隔着江水遥望着送别木兰的船只。我怀着对家乡的渴望,像渴望见到美丽女子的眉目一样,而在客路上,忧愁像牵引着我去往杜若洲。

几年来,我辅佐计划,使干涸的湖泊重新充满水源,闲暇时随处可见结伴飞行的海鸥。然而,眼前的天地依然烽火四起,我却还未能获准去东山蜡屐游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客路上的孤寂和忧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和平安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诗中运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木兰和仙山等意象,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